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公益项目创意大赛】获奖名单(附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2021-05-04 浏览次数:0

为推动我校基金工作发展,充分挖掘我校的教育资源、智力资源,鼓励、提升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2020年10月,基金会联合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共同开展了“创意促发展,公益暖校园”为主题的公益项目创意大赛,截止2020年底共收到来自 7个学院共15份项目书,经主办单位评选结果如下:


项目简介

“未来卓越教师”训练营项目

教师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崔月

围绕十四五规划时期对于教育强国的展望,在深入挖掘河北师范大学120周年办学历史浓厚师范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卓越教师队伍。将卓越教师培养与师范文化相融合,对民办类中学或企业式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的同时,助力师范生进行研学实践和项目研究,从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好地促进未来卓越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要活动有募集社会、学校多方力量的支持,号召优秀师范生广泛参与“未来卓越教师”训练营,进行相关实习实践,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让更多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得以提升。

太阳桥就业人才孵化项目

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指导教师:陈思

本项目着眼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竞争压力大,帮助大学生取得就业机会,是我们的出发点。本项目致力于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运用,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激发大学生就业热情,提高就业质量。

开发以“促进学生就业,打造优秀人才”为方向,以“做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找到光明前途”为理念,由就业孵化基金供给支持,搭建校企合作实训交流平台,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技能,积累经验的效果,实现多方(学校、老师、在校生、毕业生、企业)共赢。

贫困学生暖心夏令营

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牧新义

教育扶贫通过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发展能力来实现脱贫是一项根本性的扶贫任务。而贫困不应仅从物质资源的匮乏上找原因,还需要从贫困主体的主观思维上加以认识。因此,为解决农村以及个别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等问题,组织扶贫志愿者团队,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可达到一定的扶贫目的。

为使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计划通过开展夏令营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互动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建设积极心态,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同时由我校专业学科背景的师生为项目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加我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为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等工作提供政策帮助。

落雪无声—关爱自闭症儿童

软件学院  指导教师:张扬、陶卓

该项目将通过公益创业的形式改变教育的遥不可及,让孩子们通过本次公益创业的活动增强自身信心,为孩子们的独立生活和融入社会做出贡献。所建立平台旨在宣传自闭症现状;为自闭症儿童筹集募捐;引起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关注,并参与到救助自闭症群体的活动中。以常态化陪护活动为基础,以大型宣传展、专项培训为驱动力,以公益集市为依托,结合高校分驿站点,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公益的问题。项目初期以公益产品为主,形成线上线下宣传服务平台。在线上开展活动意向调查及活动宣传,招募志愿者参与;线下联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以微信平台为窗口,建立“落雪”文化产品的对外推广平台,方便爱心人士获取到志愿服务的最新资讯。

音乐微光力量

教师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耿飞

音乐微光力量是一个由大学生自发组织、自主运营,以短期支教为载体,致力于改善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的公益团体。团体旨在通过公益行动,将“希望”这一理念带给孩子,并影响支教地学生。音乐微光力量希望通过每一个微光光源,将希望之光在爱里传递。

通过与本地社会组织在河北雄安新区开设的10个壹基金儿童服务站进行对接,寒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在该站点进行音乐义务支教服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雄安新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上音乐课,普及音乐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传递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帮助并支持当地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当地学校师生的教学视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特教小学志愿活动

商学院  指导教师:王康

据悉,我国的残障儿童约有1200万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动下,残障儿童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关注弱势群体,关心残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为了让残障儿童能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帮助和爱护他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关心和帮助,让温暖伴随我们共同成长。为此,商学院青协每两周就会面向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由工作人员带领志愿者去学校附近的特教小学陪伴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前制定好计划。本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走进残障儿童,关爱残障儿童,能够更加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千零一夜安然入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郭增江

目前,中国农村有超过3200 万的寄宿制学生,约 60% 是留守儿童,住宿低龄化倾向较明显。生活环境单一、家人缺位等因素,让孩子面临心理健康糟糕、睡眠状况差等问题,这没有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在寄宿制学校半军事化的管理下,孩子们需在规定的时间强制熄灯入睡。黑夜里,伴随孩子们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心理健康;半夜频发的哭泣、尿床等问题不利于宿舍管理,增加管理人员负担。组织“安然入梦——新一千零一夜”活动,通过每天熄灯后十五分钟的睡前故事帮助孩子们缓解焦虑与恐惧,尽快安心入睡。使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通过活动辐射到更多的人,使孩子们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睡前祝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社区矫治从“心”开始

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牧新义

目前没有专门的团体进行社区矫正心理行为的维护,校内外没有足够关注社区矫正的心理方面,并且以此作为社区矫正行为的公益方向,也没有被实践过。在对石家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从中选择3个社区与司法部门结合,依托河北心理学会的老师研讨设计出干预矫正的方案,然后培训志愿者,最后实施。后期对社区矫正行为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提升志愿者的研究水平。心理维护、情绪的疏解、以及良好行为的塑造和保持、提升志愿者的研究水平。

暖阳行动

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牧新义

本项目着眼于减少福利院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其在心中树立自我价值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的同时缓解敬老院的老人们孤单的情绪。当下政府部门、民间公益机构等针对福利院的孩童的救助,基本上都还停留在物质救助层面,对于孩子们的精神、心理问题以及成长中的困惑等问题有所忽视,且长期下来单纯的物质救助会给他们心灵上张贴上“弱者”的标签,不利于他们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本活动的志愿者人群主要市河北师范大学心理专业研究生,依托河北省心理协会通过线上个体咨询与线下活动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缓解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我价值感,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缓解敬老院老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