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观点】内控视角下高校基金会业务管理风险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5-04 浏览次数:0

摘要:随着高校基金会的飞速发展,成为助力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日益增长的资金规模不仅加大了业务管理上的难度,也成为高校风险控制的重点领域。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通过具体分析高校基金会业务管理中筹资、项目执行、投资与监督四个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以此提升高校基金会管理水平,助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引言:高校基金会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组织之一,其设立的宗旨便是凝聚社会多方资源,助力高校教育发展。截至2018 年,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三家资产总量已突破 150 亿元,可见高校基金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高校基金会资金规模日益增大,捐赠资金使用方向多元化,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根据 2017年中央巡视组对部属高校专项巡视意见,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与基建工程、科研经费、合作办医、招生、后勤等并列成为风险控制重点领域。因此,加强高校基金会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高校基金会业务管理关键环节从高校基金会业务管理来看,主要有筹资、项目执行、投资以及监督四个关键环节。首先,筹资及投资是高校基金会实现收入两大渠道。合法合规筹集捐赠资金是高校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基金会正是通过筹集资金支持高校发展。同时按照《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基金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基金会需要对暂时不需使用的资金进行投资,实现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收到捐赠款及投资收益资金后,基金会按照捐赠者意愿或理事会意见执行公益项目。最后基金会要对筹资、投资及项目执行进行全面监督。

二、高校基金会业务管理环节风险点分析

(一)筹资环节

1. 筹资风险重视不够按照《慈善法》规定,对慈善捐赠的界定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高校基金会首要面对的就是筹资风险,即募集资金是否合法。高校基金会重视资金接收,但对筹资风险意识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高校本身的收入构成复杂,与校外企业利益相关度高。在接收捐赠时,基金会往往对捐赠方背景缺乏调查,对资金合法性把握不够,易导致接受不恰当的捐赠;二是高校基金会接受捐赠时,难以界定交易收入、科研收入,容易出现将交易收入、科研收入等事业收入转入基金会作为捐赠收入的情况。特别是部属高校所获捐赠能得到财政资金配套时,部分高校甚至故意混淆交易收入、科研收入与捐赠收入以套取国家财政配比。三是随着国际合作交流增多,高校涉外慈善捐赠也不断增加。而接收境外捐赠政策性强,高校基金会在这方面缺乏管理意识,容易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2. 筹资项目设计与学校发展不匹配目前许多高校基金会在募集资金过程中项目设计单一,基本以奖助学金、校园建设等为主,筹资项目与学校双一流发展脱节。一方面导致没有捐赠方想捐的项目或捐赠方捐赠意愿无法在学校实现;另一方面容易出现捐赠资金在助力学校发展上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情况。

3. 缺乏对筹资工作的评价机制高校基金会筹资工作通常涉及各个部门及学院,还涉及捐赠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时,筹资活动也具有多种形式。因此,阶段性地对筹资工作做出总结和反思将直接使下一阶段的筹资工作受益。缺乏评价机制,可能导致无法发现总结筹资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影响筹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执行环节

1. 项目开展未进行充分论证大部分高校基金会资金使用过程中未对项目开展进行充分论证。二级单位自主设立项目并负责开展,容易导致筹款资金到位后因捐赠项目不合规而无法执行的情况;同时由于没有基金会统筹论证,捐给学校各部门实施的项目容易出现重复或者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这样既影响高校在捐赠方心中的形象又会成为后续筹资的绊脚石。

2. 项目实施财务及项目管理不规范部分由学校财务处代管的高校基金会,直接将捐赠款划拨到学校执行,并没有独立运作,因此项目管理后续脱节,对于项目执行方如何使用项目缺乏有效监管。并且没有对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及影响力进行绩效评价,导致基金会成为只接收捐赠的平台,没有真正对捐赠用款进行监督。

3. 校内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高校基金会的规范管理,离不开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支持。如涉及家具设备以及修购等,都需要与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规划建设部门等密切配合。而高校往往将基金会作为校内职能部门之一,没有明确基金会与校内部门的关系。校内单位通常不清楚基金会的角色,造成了在各管理部门之间普遍缺乏配合的情况。

(三)投资环节

目前少数东南沿海及北京高校基金会已经逐渐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资体系。而绝大高校基金会在投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保值增值意识不足,投资运作能力弱,投资收益低。由于高校基金会长期处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之下,并没有生存压力,主要关注点为捐赠资金的筹措,决策层投资意识薄弱,投资思路趋于保守。且高校基金会的人事管理和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没有专业的投资人员,这也是导致高校基金会投资运作能力弱的原因。根据调研,绝大多数基金会投资区域有限,渠道单一,购买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是主流方式。

(四)监督环节

高校基金会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由基金会监事或监事会承担,对理事会负责。在高校基金会实际工作中,监事一般为学校纪检部门或审计部门负责人担任。由于基金会理事长一般为高校党委行政领导,因此监事欠缺独立性与权威性;监事作为兼职,容易忽视日常监督检查,因此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高校作为基金会主管单位,其审计部门一般针对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着重对财政资金运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由于对基金会缺乏了解,审计要求不明确,导致并没有对其内控系统建立及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存在内部审计职能弱化的问题,使得必要的监督措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各个环节风险控制对策

(一)筹资环节

1. 严格审核捐赠来源,加强源头风险防控严格审核捐赠方背景和用途,加强审核流程控制,确保重大资金募捐项目报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核批准。遵照《慈善法》要求,严格区分科研收入和捐赠收入,保证资金的公益无偿性;联动学校国际事务管理部门,加强学校接受境外捐赠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民政部备案制度对境外非政府组织捐赠临时活动进行备案。

2. 建立长效筹资机制高校筹资的方向越具体、越明确,捐赠人的热情就越高,筹资的效果就越显著。高校基金会应与学校预算管理接轨,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主要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在充分了解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筹资项目库,使筹资目标与学校发展相契合。

3. 完善筹资评价制度高校基金会应完善筹资评价制度,每半年或年度对筹资工作进行评估,主要对基金会本阶段内筹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功进行分析,应包括与捐赠方沟通、学校领导参与度、筹资活动安排等。通过对筹资工作的评估分析,不断提升筹资工作的流程,促进筹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执行环节

1. 开展项目前进行充分论证高校基金会在开展项目前,应建立论证制度。二级单位自主设立项目时,应向项目部提供论证报告,说明该项目设立的必要性。项目部对此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反馈,可极大减少捐赠资金到账后无法执行的情况。对于校级项目,基金会应统筹论证,例如在奖助学金基本达到全覆盖的情况下,捐赠资金也可以用向科研创新项目转移,还可以鼓励师生发展学术、资助更多优秀学生出国学习等,有效改变资金效益低下的情况。

2. 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一是建立项目责任制,所有捐赠项目设立项目负责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确保按照捐赠协议依法依规实施;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负责单位应成立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立项、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并向基金会提交经费使用预算报告;三是完善项目总结和评价程序。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期及结束后都应向基金会提交经费使用和项目报告,由基金会项目部进行评价,重大项目可委托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四是建立项目跟踪机制。基金会应每年对未开展活动的项目进行清理,并对项目负责单位提出整改要求。有条件的基金会应脱离学校财务处代管,保证基金会财务独立性。

3. 以信息化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对于基金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基金会可利用校园网,将基金会管理需求嵌入全校信息系统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校内各部门及时了解基金会信息,保证校内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工作失误。此外,信息共享能够有效调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让部门间工作效益最大化。

(三)投资环节

高校基金会首先应树立资本成本、时间价值的观念,在充分考虑投资风险的同时应开展合理投资,使基金会留存资金获得增值。其次高校基金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高校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领域专家、优秀校友打造投资顾问团队。第三是注重投资风险控制,审慎购买与本组织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严格落实基金会投资决策程序,明确单个项目投资上限,同时将长期和短期投资相结合,采取多品种的组合投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四)监督环节

1. 建立内部检查机制基金会秘书长牵头根据基金会的各项制度对基金会日常工作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展内控检查。

2. 充分利用高校监督体系建立学校审计部门年度审计基金会的机制,为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基金会的日常管理职能活动。同时,学校审计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基金会进行监督。

3. 加强监事作用首先高校基金会应主动向监事报告重大财务状况,及时报送财务报告,让监事充分了解基金会的工作。同时,可以邀请主要捐赠人担任监事,成立监事会,使监督工作更加独立、有效。

4. 强化外部监督定期与不定期委托第三方审计对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管理部门、捐赠者、受助者、社会公众公开,形成多角度监督环境,以求达到更好的监督效果,提升行业公信力。

结语

高校基金会作慈善组织中特殊的一员,正以日益壮大的规模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良好的业务管理水平不仅能得到捐赠方的信任,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更是关系着高校的品牌和声誉。因此,高校基金会应依据自身情况,做好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助力高校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自“高校筹资联盟”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